電影, 可算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娛樂. 
以住一星期會到戲院看四齣電影.
但近年工作上太忙了, 但仍保持一個月看兩部電影,
再加上影帶,DVD和VCD....仍然帶來無窮的樂趣.
以下是最近自己所看的電影, 
有的是好看, 有的卻很差. 如果你也有你所喜愛的電影, 可以電郵給本人.


並由誠邀影迷王進先生為大家介紹
心水DVD . 請大家多多指教


mslmovie電影討論區 現已啟用. 歡迎到來談談戲經吹吹水. http://mslmovie.mysimplelive.com

警告: 近日有人將本版內文章全文轉載到某網頁去, 在此本人重申本版內文章作者擁有著作權. 未經作者及本人許何不得將本版內文轉載到其他媒體包括網頁/報章/雜誌/電台及電視. 如被發現, 本網將向有關網頁及貼文者保留法律行動及追討一切賠償.

網主: anthony wong


這麼近那麼遠-數碼港百老匯遊記
07/05/2004
話說該在周三到該地一遊, 兼試一試新戲院. 可惜一陣劇烈頭痛把原本計劃打住了.
今天, 周四! 該是時候起行. 可是估計錯誤, 一次美麗的誤會, 這麼近, 那麼遠.
持住區區心想的十幾分鐘車程, 準備看四時的場數, 三時半就在西環李陞小學外等M49巴士. 可是十五分鐘後, 我們還原地不動. B仔此時提議: 搭的士.
心想就算有巴士也未必趕及開場. 唯有...的士. 心想路程不遠, 廿元也不賴.
可惜當的士過了瑪麗醫院, 心裡一寒. 因為咪錶巳跳到廿蚊, 還有我們只到路程一半. 經過那條改闊了的域多利道再經過被譽為法國南部的貝沙灣, 終於到達數碼港. 車費: 五十大元.
完全計算錯誤! 就像找黃精甫拍魔戒, 妹仔大過主人婆.
見還有五分鐘便開場, 慶幸還有時間購票.
用自助售票機, 好處是你可以花十分鐘選擇座位, 沒有售票員給你面色看. 壞處是你一定要有張已充值的八達通咭或者信用咭, 否則現金完全不管用.
可是我又計算錯誤! 自助售票機竟在此時忙線當機! 不能成交! 雖得在場工作人員協助並多番解釋不會多重扣數, 但我仍懷疑這些售票機的方便性.
慶幸剛開場不久, 這套"3人愛過界"也不賴. 雖不及之前的"每天愛你第一次"般感人, 但我對Kevin Smith能拍攝一套這?大路的商業片感到驚喜. 雖然眾角色較流於平面, 但每人都會有有趣一面.
至於戲院方面, 較像AMC 11, 座位闊度空間適中, 最重要是冷氣不太冷, 溫度控制得非常舒服, 雖然偶然樓上有裝修噪音, 但仍然算是少問題.
戲看完後, 原本想在附近閒逛, 可是發現整個地帶只有超級市場一間及餐廳一間, 並沒有其他! 唯有乘車回市區.
所以我奉勸各位, 從市區乘M49巴士到那裡請預一小時時間, 乘69號小巴由銅鑼灣到數碼港也預20分鐘. 從香港仔或華富出發? 10分鐘就夠.

(c) 2004 anthony wong all rights reserved

mslmovie電影討論區 現已啟用. 歡迎到來談談戲經吹吹水. http://mslmovie.mysimplelive.com

捕風捉「影」  作者簡介:

王進, 原名黃學勤, 進入第四個十年, 仍然向左走, 仍然跟父母一起住.
中學畢業的他, 修讀過會計課程, 平日比較文靜, 也不大愛說話. 不過, 他受父母影響, 自小便酷愛電影. 其實, 不少人會問王進對電影有何偏好. 我真的說不出口, 因為看電影是一種享受, 要看罷才知道好壞的.
他在12月21日生日, 生肖屬牛, 星座是人馬座.
他有五呎十吋高, 但肯定他的樣子不會特別俊俏, 因為他有點胖. 他有一副長臉, 一對大眼睛, 一個直直的鼻子, 一束烏黑兼濃密的短髮.
他除了喜歡電影, 也喜歡各式各樣的文娛活動. 平時又喜歡寫作和填詞.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不懂演奏任何樂器. 他曾經學過話劇和現代舞.
相信說到這裡, 大家都對他有一點頭緒吧.

王進跟你講DVD

昔日光影: 《蜘蛛俠》(2002)令杜比麥佳爾面向大眾市場, 不過, 我並不認為他是演此角的最佳人選.

《蜘蛛俠》— 故事欠缺深度, 徹底浪費了杜比麥佳爾
20/06/2004

故事講述:

「彼德柏加(杜比麥佳爾)一次意外, 令他成為了萬人敬仰的蜘蛛俠, 他迷倒了性格開朗的瑪莉珍(姬絲汀鄧思). 奈何她有個橫蠻的追求者哈利(占士佛朗高), 哈利又有個瘋狂科學家的父親, 因實驗失敗而化身為綠魔, 他的破壞力很強, 到底蜘蛛俠能打敗他嗎?」

《蜘蛛俠》未能令筆者滿意, 是因為森雷米, 之前拍的《橫財三分驚》及《驚魂眼》都拍出甚高的水準. 奈何今次電影的重點不在故事上, 於是雷氏沒發揮的餘地. 此片的故事寫得過單簡單, 簡單到令人難以入信. 最討厭就是編劇花不少篇幅去寫彼德柏加如何變成蜘蛛俠, 提是要提的, 卻不應花太多時間, 因為觀眾最想看的是他如何擊退敵人, 從中把埋藏良久的英雄氣慨散發出來, 這才是這類電影的賣點. 原因是我們愛維護弱者權益, 而踐踏欺淩者, 很明顯此片給筆者這樣感覺並不強烈.

杜比不是演蜘蛛俠的材料, 再談演反派的占士法朗高, 其實更為適合. 一個英雄人物要有型格, 占士比杜比略勝一籌. 再且, 杜比一直都給觀眾文弱書生的形象, 演彼德絕對不是問題, 但要他變「大隻佬」, 演繹蜘蛛俠, 無論他練得多用心, 仍是欠神, 這個是他的最大障礙, 因為外型跟角色配合与否最重要, 觀眾以為穿上了戲服, 杜比體型如何, 也不會稍弱角色的說服力. 這就大錯特錯. 一個英雄要孔武有力, 但杜比未能給我這種感覺. 反觀占士有攝人魅力, 他有一對懂得說話的雙眸, 絕對是演繹英雄角色, 因為成為英雄或多或少是一個悲劇的開始. 外人會想英雄受人敬仰, 理應開心才對; 可是, 成為英雄卻不是一個光榮, 因為別人必定對他有所期望, 故他本來可以自在過活, 卻為免令眾人失望, 而把不必要的重擔子加附於身上. 唯一最合意的就是有人指出彼德不是救世英雄. 有時候給看重亦未必是好事, 唯歎聲「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既然別人要認定你是英雄, 那你就要演好這一台戲, 雖然, 你是不甘心的.

我看過《蜘蛛俠》的卡通版, 我總得要把卡通拍成真人版, 有一定難度. 明顯雷氏能作出妥協, 卻未能超越卡通的引人入勝. 卡通的主要受眾是小孩, 故此, 編劇要把善惡劃清界線, 袛是若轉為真人演出時, 這些限制應放寬, 因為看的是一家大細. 雖然壞人不可過份的壞, 但角色的忠奸分別不要太明顯, 因為真實的一個人不會一面倒的好, 或者一面倒的壞, 夾在其中的佔大多數, 若能把角色中性化, 反會更寫實.

我最失望就是由瑪莉珍揭開面具一刻, 因為英雄好漢永遠是少女的偶像, 因為她們渴望得他保護, 這裡必要保持神秘感, 故一是拍到好漫畫化, 蜘蛛俠一閃即變回彼德, 令瑪莉珍沒藉口揭蜘蛛俠的身世之謎; 別的就是不要讓瑪莉珍清楚見到蜘蛛俠的行蹤, 繼續去造她的夢, 滿足少女的詩般情懷.

總之: 此片非拍得十分有趣, 且選角不夠完美, 而因為故事寫得顯淺, 完全不能寫出英雄背後的悲愴, 令角色的魅力盡失.

「迷上癮」--
「相距六呎看風雲 -- 《身前身後》大揭秘」
20/06/2004

《身前身後》本季劇情 (第5-8集):

珍的家人找符氏為她舉行葬禮, 而大衛卻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同時都喜歡跟女人曖昧. 禮特亦終可以跟寶黛的雙親—班妠和瑪嘉烈見面. 惜他一直不知她討厭她的父母, 因她對此隻字不提. 另禮特更巧遇她的弟弟威廉. 另一方面, 大衛答應基夫在星期六赴會, 怎知卻爽約. 這令基夫大失所望, 更決定要跟他分開.

夏蒂跟丈夫渡假時, 一大清早失去知覺, 瓊斯先生對此感到錯愕. 他失魂落魄的找符氏為其妻辦身後事. 大衛對這個顧客提出要兩副棺木的要求感到怪悝怪氣, 更試圖想推掉這宗交易. 另禮特亦發現老父為討好客人, 他們竟以厚禮代付服務費. 可是, 威廉卻擅闖寶黛的閏房, 令她心驚膽跳. 袛是瓊斯先生開始變得不尋常, 到底他可以活下去, 送別愛妻嗎?

禮特正在等考牌結果, 又找寶黛纏綿一度, 怎知威廉卻在不應該的時候出現, 令兩人十分的失望. 符氏要見死者維德的家人. 其母親強烈要求希望把愛兒化灰, 就連其兄保羅也不知陣亡弟弟的遺願, 一直在逃避面對這令人黯然神傷的事實. 到底原先維德最希望有個怎麼樣的葬禮呢?

采露一晚跟好友出外消遣時, 不幸被高空墜下的物件害死. 禮特多天來都等著寶黛的電話, 而反叛的嘉麗雖然終於展開了其外展訓練的旅程, 但隊友卻處處針對她. 她最終因為犯錯, 半途被逐離隊. 而費力高要在限期之內, 決定去留問題. 到底他會因財失義嗎?

威廉的出現會否令寶黛的感情亮起紅燈呢? 嘉麗被迫回家後, 又有甚麼事情發生呢?

 
(c) 2004王進 all rights reserved

「鬥一番」: 選片是:《龍虎群英》(Fall of Roman Empire, 1964) 對手是《帝國驕雄》(2000)
15/06/2004

《龍虎群英》講述:

皇帝(艾歷健力士)和女兒露絲娜(蘇菲亞羅蘭)一致認為哥莫德太子(基斯度化龐馬)不可成器, 還私下決定把帝位送給利菲斯(史提芬波德).

為了滿足太子, 利菲斯假裝放棄帝位, 讓他一朝得志. 可是, 利菲斯卻沒料到太子會親手摧毀父親一手建立的羅馬帝國. 過往的聯盟遭瓦解. 太子還不知悔改, 更指責姐姐露絲娜.

本來利菲斯受軍人愛戴, 但立心不良的太子竟利用人類求財的弱點, 利誘眾軍人離棄利菲斯, 因軍隊未能在限時內入城, 利菲斯被迫要面對太子定下的酷刑.

不過, 太子一直不知自己的真正身份, 露絲娜也細聽一切…」

《帝國驕雄》講述:

「麥師武將軍(羅素高爾)受國王(里察夏理士)氣重, 決定把帝位交給他, 太子(華堅馮歷士)看不起將軍, 決定把他謫為鬥士, 而其姐姐露絲娜(康妮尼爾森)卻處處為難弟弟.

因到底最後麥獅武將軍能敵過立志不良的太子嗎?」

論故事, 明顯是《帝國驕雄》相形見拙, 編劇把太子的個性寫得太片面, 而且觀眾不會認為太子富侵略性, 角色設計得太兒戲. 連太子和戰師的不妥協也寫得太簡單. 加上片中對將軍的戰績袛輕輕帶過, 這部份其實對全部電影影響很大. 若他肯花心思寫將軍的風光威績, 觀眾可能會更易為他受太子無理的對待感不滿, 渴望他可及早奪其命; 而《龍》則因為可以讓觀眾看到國王駕崩前後, 羅馬帝國的驟變, 觀眾更為先王感到可惜.

選角方面, 本來華堅馮歷士是荷里活的演技派, 但是編劇明顯浪費了他. 在《帝》中, 太子出場太少, 完全沒法營造壓迫感, 所以將軍被塑造成超級英雄, 這稍弱了惺惺相惜的感覺. 由於太子出場不多, 他的人格創造亦明顯幼稚; 反觀《龍》就因為選角聰明, 再加上兩個演員的精彩演出, 令觀眾更易有「一山不能藏二虎」的強烈感覺. 因為基斯度化龐馬把太子的魔性盡現之餘, 也讓他充滿悲劇感的一面顯露, 無疑會令角色更有深度, 觀眾雖知他是冷酷無情, 但還會留情, 體恤他的不快樂; 換上是《帝》, 華堅就算演得再好, 觀眾都不予同情, 因為他們對太子認識不多, 袛記得他是一名暴君, 若被置之死地, 他們反會大快人心, 因為他們會認為太子是時候要「還」. 我認為華堅演得好也救不了此片, 因為片商把主角錯配給羅素高爾, 這個演員不配演麥獅武將軍, 雖說他有壓場力, 但他未能說服到我他是好勇擅戰的將軍.

現在太倚賴電腦特技, 令電影看起來很假, 更不要寄望有氣派; 而《龍》所有人都是真, 令電影的人氣旺盛. 雖然大部份都是臨時演員, 也氣氛營造得出色, 這已令電影的像真度倍增.

簡言之: 《龍》的故事較為完整, 這已比《帝》過於簡化來得引人入勝. 或許兩片在劇本仍有可改善的地方, 袛是本人會認為《龍》更值一試.

「迷上癮」--
「相距六呎看風雲 -- 《身前身後》大揭秘」
15/06/2004

《身前身後》本季劇情 (第1-4集):

符禮特開開心心和女友回到老家, 以為可以跟家人一起. 怎知老父尼敦不幸遇上交通意外. 當日更不巧就是殯儀館為生意忙個不停. 大衛雖一直跟基夫談情, 但又不甘讓母親知道這回事, 故終日表現得很不自然; 而更不要得的是作為妻子的露得, 竟在丈夫有生之年, 亂搞男女關係. 這個令大衛十分不滿. 而離家多年的禮特回到家中, 以為兩兄弟的關係可以修補, 卻看來袛是白走一趟.

名人阿占在泳池暴斃, 其妻急找符氏幫忙, 那天, 嘉麗失了控, 還跟母親吵了一頓. 而化妝師費力高親自把屍體從殮房檢回來. 不幸的是有一間連鎖式殯儀服務社欲收購符氏. 本來這會是他們一家的轉機, 奈何大衛認為對方不懷好意, 故沒有太快給他們答覆. 而同時阿占妻子一直都不清楚丈夫有事瞞著她, 袛是葬禮已在籌備中, 到底符氏會否不接這宗生意呢?

羅馬諾交通意外身亡, 符氏接收了他, 同時又繼續為加入大集團的事爭論不休. 而死者的腳竟離奇失蹤, 大衛亦袛好找上基夫幫忙. 到底斷肢在何方呢? 為了令客人不以為意, 費力高有甚麼方法去瞞天過海呢?

Manuel於致電弟弟路易時被殺, 警方疑是黑幫所為, 而同時有可靠消息認為費力高對當地黑幫有來往, 於是, 找他協助調查. 而性格火爆的基夫惹事, 到底他最後能擺平嗎? 另寶黛是難於觸摸的, 令禮特十分迷惘…

禮特和寶黛的感情會否開花結果呢? 大衛和基夫能舊情復熾嗎? 符氏會否變賣那辛苦經營的家族生意呢? 這有待揭曉.

 
(c) 2004王進 all rights reserved

昔日光影: 《絕世天劫》(1998)是《重案夢幻組》米高白爾的作品, 惜我因為他拍得甚難看.

《絕世天劫》 -- 特技十分出色, 卻嫌它過份幼稚
08/06/2004

故事講述:

「一天, 夏利(布斯韋利士)發現愛女桂詩(莉芙泰萊)和工人A.J.(班艾弗克)發生性關係, 一怒之下, 大罵女兒. 此時, 美國太空總署派員來到鑽油臺找夏利, 他和A.J.同行. A.J.在臨別前, 答應了桂詩回來下嫁她. 到底她有幸披嫁衣呢?」

我認為《絕》的英雄主義見仁見智, 我亦不會有怨言. 不過, 故事十分幼稚, 竟然找一些草根漢去救世, 這根本說不通. 同年的《末日救未來》雖然也有辯駁之處, 故事卻明顯令人信服. 今次就不同了. 你會感到這個世界無望. 你說人民恐慌, 口不擇言都可以. 袛是現在意見不合的是那班「救世者」, 我必有微言. 大災當前, 還提出無理要求, 到底他們在想甚麼呢? 難道私利比任何事重要嗎? 這類令人反感的情節真是可免則免. 本來編劇想寫人性難測, 卻因在不適合時間出現, 令內容變得幼稚.

更加不合理的一班草根漢可以救世, 我認為他們看來做得認真, 但其實十分兒戲. 觀眾會感到緊張刺激, 但不會留下好印象. 因為眾人對太空沒有太多的認識, 筆者更會想這是眾人在太空「玩泥沙」, 完全不感到他們真的在解決問題.

布斯韋利士近年甚麼電影都拍, 做演員有這種態度本來是好, 但應該要小心選擇劇本, 不是有人找你拍戲, 就要奮力爭取. 因為你要考慮角色是否適合自己. 而剛竄紅的班艾弗克雖然沒錯選劇本, 但我因為他跟莉芙不似一對情侶, 莉芙一臉清秀, 又略帶成熟韻味, 在班身邊一過, 我會想他們是兩姊弟多於一切. 故她真的不是演「男友」的好材料, 這點似乎他從不為意.

簡言之: 《絕》想寫人性, 但卻被大量特技蓋過. 故事高潮迭起, 袛是寫得沒有智慧, 令筆者很失望. 若沒有閒暇, 不看也罷.

「迷上癮」--
「相距六呎看風雲 -- 《身前身後》大揭秘」
08/06/2004

由於《身前身後》(Six Feet Under)第一季, 人物眾多, 故事枝節又多. 故今次先介紹劇中的主要角色:

《身前身後》人物介紹:

男主角為由Peter Krause飾演的符禮特, 年輕時不受當殯儀員, 故跑到西雅圖工作. 三十出頭的他終於浪子回頭. 他有個固執的哥哥大衛(米高賀爾);

符大衛做事執著, 本來跟查基夫(馬修聖柏德烈)談情, 大衛因為一些小事也跟他分開收場;

符嘉麗(樂倫安布祿斯)是家中的幼女, 多年沒見過哥哥禮特;

符露得(科蘭絲康萊)是禮特、大衛和嘉麗的母親, 為人沉實, 袛是當丈夫(里察贊金斯)意外過身後, 終日表現得六神無主;

查基夫是一名警察, 本來和大衛關係十分好, 但一次失約後, 令兩人此情不再. 基夫更因此決定跟大衛疏遠;

卓寶黛(麗素姬菲芙)是符禮特的現任女友, 她對其父母十分不滿, 因為他們總不厭其煩的要求她同意送其弟弟威廉(耶利米薛思圖)去進行形形式式的新法治療;

卓威廉酷愛攝影, 卻有嚴重的精神問題, 這個亦是其姐姐跟父母常鬧不和的原因;

力高(費迪洛迪吉斯)是符氏殯儀的化妝師, 他的作品深得顧客的心;

加比(艾歷玻科爾)是符嘉麗的同學, 其弟弟在一次意外中身亡;

尼可奈(艾德柯路士)曾為符氏殯儀服務提供花環, 現在符露得成為他旗下員工.

我認為身前事必多, 身後事往往更難理解, 因為「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下期陪大家看看符家的私日記. 且看這家人在失去靈魂支柱後, 如何活下去.

 
(c) 2004王進 all rights reserved

昔日光影: 艾曼歷以《天煞—地球反擊戰》(1996)為人熟悉, 今次我會跟大家重溫此片.

《天煞 – 地球反擊戰》 -- 特技十分出色,
亦很明顯展露了強烈的大美國主義

4/06/2004

故事講述:

「某年的七月二日, 大衛(哲夫哥布林)收到斷斷續續的奇怪訊號, 卻不為意是外星人侵襲地球.當大衛確定了, 翌日通知在空軍一號上的韋總統(比爾布曼). 美國派出軍隊跟外星人拼過, 結果, 袛有希隊長(威爾史密夫)和他的拍檔生還.到了七月四日, 全球把希望都放在美國的希隊長上. 到底他能獨力擊退外星人嗎?」

我認為《天》很簡單, 就是要說這個世界沒有美國就會滅亡. 為何編劇定要安排在七月四日打敗外星人呢? 這個當日是美國國慶, 國民大肆慶祝的日子, 若說美國至強, 能擊退兇悍的外星人的話, 絕對可以振奮民心. 這絕對表現了強烈的大美國主義, 這令我十分反感.

我認為編劇其實很不切際, 他鼓吹英雄主義, 反不會令我反感, 我最多會認為是振奮民心的最佳方法. 所謂「時勢造英雄」, 欠一個令人顧慮的時空, 英雄實在無用武之地. 要引起民眾的戰鬥心理, 先要令他們有戰勝的把握, 而編劇就安排百戰百勝的希隊長, 當人民看到他威風八面時, 怎也會渴望成為「希隊長第二」, 即使明知是送死, 也甘於一試, 因為對他們來說, 成為前線部隊的一份子, 是無上的光榮. 這裡絕對寫出了羊群心理的特質.

三天之內, 能把外星人擊退, 很明顯是「搵戲做」, 故無論美國軍隊有多勇猛, 我認為故事都是沒法令筆者入信, 這個絕對是此片的敗筆. 一個賣座的特技片, 可以有辯駁之處, 但不應該誇大其詞. 大國不一定要成為軍力最強的國家, 若編劇斗膽寫美國不敵外星人, 相信不少觀眾更加會大快人心, 因為這可以說出「人類雖是萬物之靈, 但在某些事情上, 反要讓命運主宰」的道理.

特技令人歎為觀止, 而這亦是本片唯一可取的地方, 實在可悲.

簡言之: 《天》明顯是大買特技, 而忽略了其他. 故成為當年賣座電影當之有愧.


 
(c) 2004王進 all rights reserved

筆者意外地在影視店發現了最近推出的《觸不到的一夜情》(The Young Man, 1994).
經查究之後, 才知道此片是李政宰初次粉墨登場的作品.
亞當加西亞繼《踢撻火花》(Bootmen, 2000)後, 在另一部勵志片《I.T.英雄傳》
(The First $20 Million is Always the Hardest)中, 再次演一個追夢年輕人.

《觸不到的一夜情》 --
重點是販賣俊男, 但故事十分牽強

30/05/2004

故事講述:

「李韓(李政宰)有一副標緻的面孔, 絕對有機會成為天橋界明日之星, 惜遇上了令他沮喪的經理人, 成名變得無望. 他唯藉著性和曖昧關係來麻醉自己. 有人終於肯為李氏挺身而出, 更令他得到一紙合約. 袛是同一時間, 他又犯了一個無得回頭的大錯…
到底他最後會否一無所有呢?」

我認為《觸不到的一夜情》雖然內容十分豐富, 但是拍得沒精打彩. 人家拍《美國舞男》, 拍罷令李察基爾大紅大紫, 又魅力不凡. 換上是李政宰, 明明有一張俊臉, 卻拍得他平平凡凡, 令本由他帶動的故事變得沒有生氣. 筆者未能感受到男主角自甘墮落的一面. 編劇寫得隨隨便便, 又寫到男主角好似好有理想, 但我又不太認為是. 結果, 故事弄得「兩頭唔到岸」, 全浪費他的魅力. 捉到鹿不懂脫角, 令李氏沒有空間表現可言.

我相信不少新演員就像李政宰一樣, 未成名之前都總是出錯, 因為外表吸引, 片商根本不會找你認真「演戲」, 首次粉墨登場的他, 帥氣掛帥, 你說李韓是不是個流於表面的角色, 我會說編劇也不算寫得太隨便, 他確實寫到他的內心爭扎, 但由如此英俊的李氏去演, 難免會令觀眾轉移目標. 他們會否用心細閱主角的內心世界呢? 我認為都會, 袛是這未必會放在他們的首位.

雖然大力強調故事是圍繞男主角對感情的不專一, 但偏偏筆者又感覺不深. 雖說一夜情夢醒便褪色, 但應該要有激情和詩意, 這個編劇不能令我滿意. 你未必需要連場「激戰」, 但至少要有點感覺. 雖然, 感覺是瞬間即逝. 這個不大重要, 因為袛要共聚時給人一絲感覺就好.

唯一可取就是藉著一名女子的過去來反映李韓的現在, 這裡確道出了年輕人為了成功, 往往迷失自我, 這又值得嗎?

簡言之: 《觸》寫得四平八穩, 欠缺新意, 除非閣下是李政宰的忠實影迷, 否則, 不看也可.

《I.T. 英雄傳》 -- 每年都有不少同類型電影, 要突出實在不易, 幸而故事尚算可取
30/05/2004

故事講述:「安迪(《踢撻火花》亞當加西亞)一心想名成利就, 故決定本田研究所工作, 發哥(安力可科偷東尼)要他自行組織一隊人, 研製一部平價電腦. 可是, 研究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 整隊人突然被逐. 活在絕望邊緣的安迪, 幸得愛美莉(《情慾紐約》露莎莉奧唐遜)幫忙, 終找到棲息之地. 可是, 在找投資者時, 卻波折重重. 幸好他們找來了歌迪雅(希花柏芝根德), 怎知她卻出賣了他們全組人…
到底安迪會否因此而放棄心中夢想呢?」


我認為《IT英雄傳》故事雖然是一般, 但我認為可以一看. 青春片的題材來來去去都是那些, 故要尋突破, 其實不易. 筆者不會對此類電影有太大期望, 袛要說得通就滿意. 青春片袛要不落俗套, 說得出一些生存之道, 著實已經合格. 主角亞當加西亞演技不算出色, 但勝在樣子平凡, 但又在平凡略帶魅力, 於是, 女影迷一定對他有所迷戀, 當然, 要走上一線位置, 他還是很遠的路要走.

我也預期不少人會嫌故事太過「粵語長片」, 不知父母說了多少篇, 做人要腳踏實地, 不要老在追夢, 也說過社會是大染缸, 人人都戴上假面具, 表面上幫你一把, 其實暗裡陷害你. 年輕時候一定聽過不少, 他們會全力維護子女, 但要子女成長, 就先要讓他們「受重創」. 事事順景, 縱得到成就, 也不視一物. 袛有處處碰壁, 或者遭別人恥笑而不減熱誠而得來的快樂, 才最可貴. 我們要聽父母的, 也要從心所願, 因為青春就是本錢, 現在不幹, 到日後可能會悔不當切. 你有可能會給推下深淵, 但袛要堅持信念, 你總有出頭天, 到時所有人都會因為你而得到快樂.

誰沒有遇上「壞人」? 這一項工作都有風險, 創作人當然最怕意念被外人偷掉. 這個簡直是給他們的大笑話. 努力多時的成果, 一夜之間變成「絕望」, 誰也會不甘心.

編劇都算不俗, 他不會太平舖直敘, 也不會袛說安迪的成功歷程, 當中的小角色也寫得十分好, 令故事的立體感增強.

簡言之: 《IT》未必拍得特別出色. 不過, 作為一部青春片來說, 它仍有一定的可觀性.

 
(c) 2004王進 all rights reserved

筆者打算重溫《巴黎屋簷下》(SOUS Les TOITS De Paris), 此片跟雷奈克萊爾前作
《意大利草帽》(Les Chapeau De PAILLE D’ITALIE)有異曲同工之妙.

《巴黎屋簷下》 -- 故事本身很簡單, 加插形形式式的小情節令一切更吸引.
24/05/2004

註: 雖然有推出1區影碟, 但著實不是容易找到.

故事講述:
「艾拔(《意大利草帽》艾拔柏真)每天在街頭賣唱, 一天, 有個扒手曾艾拔演唱時行動. 其中一個受害人是寶娜(寶娜艾爾尼), 她標緻動人, 迷住了他. 他一心想得到芳心. 不幸的是她亦深深吸引了惡霸佛迪(GASTON MODOT), 他誓要把伊人搶到手…
到底寶娜情歸何處呢?」

我認為《巴黎屋簷下》最精彩就是由一個十數分鐘的故事, 拍成個半小時, 當中加插了不少瑣碎情節, 袛是這並不影響故事的完整性, 還令整體觀感更有趣. 你問我為甚麼這樣的一部電影會好看呢? 因為主線故事本身寫得有趣, 即使簡單, 亦無損魅力. 導演所以在中間不斷加插小節, 令故事看起來沒原先一般單調. 這做法不容易, 因小環節要加得聰明, 才不致令電影變得過於兀突. 這個的確考起編劇, 縱到現在, 電影仍是源用這個形式創作.
寶娜一角, 其實可有可無, 但有的話, 也無損故事. 因為她等於路人甲, 多了她, 就可寫浪漫的愛情故事, 而安排街頭歌唱家迷上她, 又可以為她安排幾個情人, 令各男士爭風呻唶. 少了他, 其實故事仍有得發展, 因為巴黎的街頭不袛有寶娜一人, 其實, 她大可多寫樓上那不愛聽歌的人, 例如找人搗亂, 或者在露台上大罵特罵, 總之: 就要寫到那個男人不討好, 這個的確可有大玩大. 而觀眾亦一定受落, 因為他們一定想知他如何不近人情. 袛要不過份, 絕對不會礙眼.
開場和完場都以歌聲為主, 其實想表達人是「日復一日, 同一生活」的枯燥. 無論中間發生多少瑣事, 最後也回復平常, 人生有妙事不多, 才會懂得珍惜. 也許不著重戲劇效果, 反令電影能夠長久, 因為無論在哪個時代, 人的生活即使有改變, 但活得快樂才是最重要, 在街頭賣藝也可以快活人, 袛要是求得兩餐溫飽便可以了. 這也是筆者的人生哲學.
或許導演受到尚雷諾亞的電影影響, 在戲中唱的故事也有取自雷氏作品.
簡言之: 《巴》最妙就是寫到可加可減, 而不損故事的完整, 有時候, 香港電影人也想做這個, 惜往往力不從心, 故此片是各位渴望成為導演的新一代參考之作.

 
(c) 2004王進 all rights reserved

繼希花格咸後, 我近年較喜歡的荷里活青春玉女就是麗絲溫瑟斯潘,
她在2002年的古裝片《甜心大話王》(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放下了賣可愛的特質, 令筆者耳目一新.

《甜心大話王》 -- 麗絲選片聰明, 於是令電影看起來變得有不凡魅力
18/05/2004

故事講述:
「傑克(《BJ單身日記》哥連費夫)回到城中, 預備接濟『任真』, 更遇上了好友亞吉(《理想丈夫》魯柏特艾夫維). 傑克對迷人的貝小姐(《心鎖》花蘭茜絲奧干納)一見鍾情. 可是, 貝夫人(茱迪丹慈)處處為難他. 殊不知亞吉訛稱『任真』, 先到達絲絲莉(麗絲溫瑟斯潘)的大宅中, 令她感到心癢癢. 及後, 傑克到達, 向家人轉告『任真』的死訊. 而亞吉當時已經入戲, 傑克要『任真』即時消失, 免惹來閒話. 不幸的是貝小姐偷偷來找她心儀的『任真』時, 被其母親識破. 外母惡形惡相要女兒跟她回家. 小姐不肯聽從, 還抗爭到底. 在真相未揭露之前, 傑克不知自己的真名不是傑克, 更不知亞吉和他的關係原來不袛是酒肉朋友如此簡單…
到底世上真的有『任真』這個人嗎? 而傑克跟亞吉的真正關係又是甚麼呢?」

我認為《甜心大話王》最有趣的是因為不清楚自我身份, 而一直編織的謊話, 絕對是無傷大雅, 因一切都沒有答案, 我們袛有瞎猜一場, 到底我是誰? 這已是相當吸引. 同指主角失憶是完全兩回事, 失憶可能還記得自己是誰.
換上像傑克一樣, 不知道自己就是某人, 要證明需時間. 故此, 他有理由說自己是來見某某, 而觀眾亦不會感到他在欺騙別人. 還願陪他踏上尋找身份的艱辛旅程.
因為他們都想知他掛在口邊的「任真」是怎樣的一個人.結婚是人生大事, 外家一定盤算清楚未來女婿的一切, 問長問短在所難免. 準新郎一定怕怕, 因他心裡認為這些瑣事實在煩擾. 女兒嫁到好人家當然好, 但男方卻要「過五關, 斬六將」才可以得償素願, 這完全道出男人之苦. 他們以為袛要兩人互悅, 愛情便可進一步, 惜外母在此時出現, 令一切變得幻滅, 雖然要保護女兒, 但總是過份的呵護, 令兩個人的事也突然複雜起來.亞吉一角十分有趣, 此角想告訴我們, 其實每個人都不滿於現狀, 亞吉表面上風光, 原來沒有人知道他在城中已債台高築. 即然傑克一直把「任真」掛在口邊, 必定是很疼愛他. 於是, 想也不想, 便充「任真」, 過「任真」的生活. 要他放棄這個偷回來的身份, 比登天更難. 當你擁有你夢寐以求的東西, 你會輕易放開嗎? 他已經入戲, 要抽離也要一段時間. 你同意嗎?選角十分合適, 平日慣演時裝片的麗絲, 放在此片亦不會兀突. 她演得尚有水準, 也有相當強的說服力. 我認為她會走雲露娜韋達的早期路線. 她外形討好, 一定前程錦繡.
簡言之: 《情》又一次把男女情色中的每個細節, 繪形繪聲的呈現於觀眾眼前, 令電影更值一看.

 
(c) 2004王進 all rights reserved

陣容不弱的《幕後裁判團》(Runaway Jury), 此片又一次不以律師方面寫的法庭片. 上次依我所記得應該是《幕後裁決》(Trial by Jury). 兩片以寫裁判團中的各種瑣事的電影.

《幕後裁判團》 -- 氣氛緊張, 唯結局太脫離現實
11/05/2004

故事講述:

「雅各(戴倫麥狄蒙)被殺, 此案的兩方律師羅赫(《偷天奇謀》德斯汀荷夫曼)及祈保(布斯戴偉遜)在庭上爭風不下之際. 被告費斯(《天擊戰線》真赫曼)想盡方法令自己不置於定罪. 此時, 一神秘女子向他勒索一千萬以作注碼, 而一直不願做裁判員的歷奇(《致命身份》約翰庫薩克), 竟把整隊人操控得十分好. 可是, 樹大總有枯枝, 曾當海軍的法蘭(奇里夫寇蒂斯)原來處處針對他. 而離奇的是被告計劃大開殺戒, 第一個是歷克. 任務失手後, 惠琪在歷克家中『失火』當晚被殺. 神秘女子見情勢不對, 即時向費斯要求多加五百萬…到底哪一方會勝出嗎?」

我認為令《幕後裁判團》未能如期在去年年尾上映的原因是故事本身不易引起共鳴. 觀眾很難會投入到歷克一角之中, 去感受他的潛藏恐懼, 因為我們未親眼目睹被告如何收買裁判團的良心. 我們會相信他們是公正嚴明, 不會為錢失義. 不過, 縱不為錢, 也可從他們的行為中, 揭露人性. 我認為故事對裁判團的描寫十分真實, 而審訊又充滿戲劇張力. 起初, 大家會以為瑪莉一定幫費斯, 但後來她幫哪一方, 我就不談, 你們自己去看吧. 神秘女子一角是神來之筆, 她可以是好人一個, 亦可以是一個騙子. 這要視乎你從哪一個角度看她了. 而歷克有神秘女子幫助, 也得在裁判團中安排一個跟他不咬弦的人, 故出現了法蘭一角, 雖然他戲份不多, 但絕對能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費斯做事不夠光明磊落, 愛繞捷徑去達到目的, 所以他會找各裁判員的過去作攻擊對象. 袛要能令他們無地自容, 幹掉他們就更感是「替天行道」. 我愈看, 愈感心寒, 到底當裁判員會否如片中所述的如此危險呢? 每分每秒都怕被突襲, 在生命毫無保障之際, 還要以理智去判別錯對, 到底這會否最後的判決嗎? 而人和人之間的爭端其實拍得不夠多, 我認為這部份才最吸引.
有時候未必因為要開續集才要留白. 其實, 此片亦不需談及審訊結果. 聰明的觀眾也猜到一定是原告律師勝數, 因為他不會為了得勝而付上一千萬, 我記得我大概說過:「公平不能夠用金錢買回來的.」 若你是神秘女子, 在把玩別人時, 也會找個不忠不實的人, 因為這樣才可表現出功價所在. 約翰格咸也想藉著小說, 告訴大家貪字撲個空.
有人說, 一切是政府的錯, 若不是它淮許國民隨便就有槍, 這悲劇就一定不會發生. 就算禁槍法加嚴, 也不能阻止槍擊案發生. 因為這世上有「黑市市場」, 正規買不到, 他們可以從不法途徑獲得槍械, 故唯一能徹底解決問題的方法, 就是全面搗截槍械流入市面. 不然, 你立甚麼法例也無濟於事.
簡言之: 《幕》雖不合大眾口味, 但故事不俗, 而氣氛營造一流, 即使你不是約翰庫薩克的影迷, 此片亦絕對值得支持.

 
(c) 2004王進 all rights reserved

筆者打算重溫《命運倒數》(Life or Something Like It),
此片的女主角之前跟雲露娜韋達合作過《我有冇問題》(Girl, Interrupted!),
而她亦因此成為雙料(即金球獎和奧斯卡)影后接班人, 即是最佳女配角.

《命運倒數》 -- 人生本是無常, 即使知道死亡將至, 也應善用一分一秒
07/05/2004

故事講述:
「智杰(《烈血天空》東尼沙賀)公然向陌生女子蘭妮 (《我有冇問題》安琪蓮娜祖莉)提出, 她袛剩七天命, 她相當震驚. 而同事彼德 (《死亡直播》愛德華貝恩斯)為她擔心之餘, 也試著教她去從容面對…
到底智杰當天是否順口開河呢?」

我認為《命運倒數》失手的原因是太多「口水」, 尤其是安琪蓮娜之前以《盜墓者羅拉》的英雌角色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於是, 大家希望的不再是如此片中的角色. 不過, 我認為她選此片是正確的, 她可以是美國「莫文蔚」, 大賣型格; 亦可以如張柏芝般, 演一些側重內心戲的角色. 例子包括群星拱照的《從心所愛》和為她創第一事業高峰的《我有冇問題》. 這當然不算是她從影以來選得最好的作品, 但絕對不會令筆者失望.故事以女主角蘭妮對預言的不安, 寫出人類對不能預見未來的恐懼. 不一定是相學家及占卜家才會做到, 即使智杰是醫生或分析員也可行. 因為這些都是以分析為重的行業, 分析的目的是想預早計劃將來. 不過, 往往都不如所算. 蘭妮愈感到死亡迫近, 愈懂得珍惜生命. 以前忽略的事, 現在趕著去做, 希望死而無撼. 為何最後要寫死亡預言不靈呢?
因為預言家縱然有慧眼, 有時也會走漏眼.預言歸預言, 靈驗不靈驗, 有待時間驗證. 或許人天生對絕望特別有感覺, 於是, 有理無理都會虛驚一場, 認為相信比不相信的好, 怎知這袛會令內心的顧慮倍增, 而我們不應用這樣的心態去生活. 正如蘭妮最後醒悟, 有生之年要為將來的死亡作準備, 因為死亡可在沒警告下到訪. 若我們天天都算著, 令自己不快樂, 袛會意志消沉, 哪又何謂呢? 快樂又要過一天, 不快樂也要過一天, 為何不以平常心去面對人生呢?
這類類似「講佛偈」的電影, 發行商亦有所保留. 繼《色戒》後, 另一較能入流的主流電影.
簡言之: 《命》主要想說人生無常, 我們太過著意在負面的事件上,袛會令自己不想活著. 可是, 很多人又改不了這種態度. 於是, 人生如同虛設. 我認為此片值得一試.

 
(c) 2004王進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來曾一度會在香港公映的《戀戀巴黎》(Le Divorce), 最後也是出碟了事,
可能跟本片的陣容不吸引有關.

《戀戀巴黎》 -- 故事寫得一般,
幸有好的演員出手相助

01/05/2004

故事講述:
「露珊(《失憶大道》娜奧美屈斯)嫁往法國, 婚姻雖看似美滿, 但在她懷胎六甲之時, 丈夫竟向她提出離婚的要求, 而妹妹依莎(《再戰豪情》姬蒂赫遜)卻愛上有婦之夫艾格(《黐餐遊戲》堤埃利拉密).
到底兩姊妹的感情路會如何走下去呢?」

我認為令《戀戀巴黎》難以成為大器, 因為故事寫得鬆散, 若編劇多寫兩位女主角的故事, 少來節外生枝, 可能會比較好看, 因為故事主題是談及兩姊妹對愛情/婚姻的看法. 這一點已足夠寫此片. 女性對這些事很著緊, 因為她們的下半生要交付給男人, 故不得不選擇「理想對象」, 惜很多時候是違人願:一如露珊, 以為求得好丈夫, 但原來他乍聞妻子懷孕後, 倉猝的決定跟她了斷姻親關係. 女性在那一時最需要丈夫陪伴, 袛是我亦會體諒男方, 因為他的期望是另一面, 他希望繼續他的「二人世界」, 更重要的是男方未有做爸爸的準備, 才會有這個表示.而妹妹依莎十分純情, 認為愛情不需顧及後果, 因為她有大把青春可傾瀉. 即使做人家的情婦, 也可十分浪漫. 她不會理會感情能否開花結果, 袛是得到歡愉便可. 青春少艾未見過世面, 對戀愛的期望甚高, 袛要男方懂得如何討好她, 她定會全心全意愛你. 利用她「感情用事」的弱點, 逐步令她意亂情迷. 不過, 幸好兩人分手時, 依莎沒有太激動,
反而表現到她因此成長的特質.
兩個女主角選得好, 姬蒂看似成熟, 但仍略帶少女情懷; 而娜奧美則有女人味, 演繹安份守己的妻子恰到好處. 兩人擦出火花, 令故事看起來有趣. 至少, 不會差得哪裡去.
既然寫愛情/婚姻關係, 或多或少都涉及家庭倫理, 袛是今次我認為寫得太多, 但這部份對兩段情都沒太大影響, 因為主要影響都是當事人自己, 影響到他的家人是其次, 因為這個要較遲才看到. 我最不喜歡導演拿露珊和查理離婚大造文章, 你可以談論, 袛是不應張揚, 始終這是家醜, 你猜外界聽到你說這些, 會想聽下去嗎? 外人笑說, 反不會介意, 因為他們看不見真相, 胡扯一遍也無妨, 而明明你都略知一二, 知道就算了, 不要再高談闊論, 這表現出他們的不成熟, 不屑事應收起, 以免給外界說你的不是. 我相信這樣會比較聰明.
簡言之: 《戀》在舖排上失察, 令可觀性減低. 幸然, 兩位女演員的落力演出, 令電影不致於太難看.

 
(c) 2004王進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期會介紹《百劫情緣》(NICHOLAS NICKLEBY), 此片的男主角曾演出《我的基佬朋友》(Queer as Folk, 前名《基佬也是人》)一部短篇劇集. 另外會介紹史提芬杜夫主演的《古宅驚魂》(Cold Creek Manor), 此片的劇情跟多年前由大導演馬田史高西斯重拍的《海角驚魂》(Cape Fear)相似,
明顯是氣氛上, 比起香港的《古宅心慌慌》處理得宜.

《百劫情緣》 -- 指出誠實為上策, 欺騙他人沒有好結果
26/04/2004

故事講述:
「尼可勒斯(查理肯南)和家人奔父喪後, 決定投靠伯父(《仙樂飄飄處處聞》基斯度化龐馬), 以為他是善男信女, 怎知他利用了尼可勒斯的妹妹(露慕拿卡雷)作其好友的玩物;
而尼可勒斯相信新工作可以為他帶來快樂. 可是, 冷酷無情的史先生(《愛莉思的情書》Jim BROADBENT)令他一次又一次失望, 尼可勒斯才無奈獻計, 把受盡折騰的史密克運走. 這次史先生把他檢回來, 還向他進行體罰. 兩人稍後再逃亡, 今次終告成功. 尼可勒斯把史密克帶到他家中,
大家都視他為親子.
而一對兄弟為了不想讓外人知道他們跟瑪狄蓮(《走佬俏公主》安妮希德偉)賣畫, 亦袛好要求尼可勒斯喬裝買家, 怎知瑪狄蓮對他一見傾情. 當一切擺平後, 尼可勒斯卻要面對其面目可憎的伯父…
到底尼可勒斯最後會為自己找到終生幸福嗎?」

我認為《百劫情緣》是萬試萬靈的橋段, 因為無論放在哪個時代, 故事的啟發性不會因此失卻. 當然, 時代背景依據原著可免除輿論壓力. 因為即使如筆者所, 人性這東西不會因時代不同而有太大轉變. 至今, 你仍會口不對心的人, 或者如尼可勒斯般的老實人, 也永遠發現老實人必會任人魚肉. 我想說的是「雖然誠實是好, 但往往都是『人善被人欺』, 故不少人都會找機會說說謊話, 去平息自己內心的抑鬱, 但說得太過份, 袛會破壞了和諧.」 一次半次就無傷大雅, 一旦開始了, 你袛會愈說愈不自制, 因為你會認為對方必定相信你的一切, 上次瞞過了, 今次也一樣可以, 其實你很害怕被揭破, 因為這樣你便會不小心揭開了所謂的「秘密」.
自己認罪雖很丟臉, 但總好過因被揭瘡疤而感無地自容.做人不論在順境逆境, 待人處事不應有不同態度: 順境時就有求必應; 逆境時就盡情玩弄別人. 這樣很不公平. 因為不論在何時何地出現, 袛要對方提出的要求不過份, 而你有能力幫到的話, 就盡量幫忙. 但請切記, 不要予對方一種施捨的感覺, 因為這樣他們會認為你所做的一切都非出自內心, 這種門面功夫, 不會得到真心的回報.人物性格對比在不少電影, 如《教父 2》及《未路驕陽》都使用過. 今次又一次應用這種技巧, 而今勻原作者大文豪藉者唯利是圖的伯父和為人忠誠的尼可勒斯,
去說明了「唯誠實才可得到眾人愛戴. 若想繞捷徑, 反而會得不償失.」故事其實不算複雜, 但因為古裝片從來不是香港主流的片種, 想爭取上映機會也不容易.
簡言之: 《百》想說的是一個若然老實, 一定得到愛. 因為誠實是無價寶, 在現實世界中, 真的可遇不可求. 而編劇最成功的就是把看似艱深的道理, 以深入淺出的方法解釋, 令電影能迎合不同程度的觀眾. 另故事也說明人生有翻波, 我們才會懂得珍惜眼前所有.

《古宅驚魂》 -- 氣氛營造一流, 史提芬亦有羅拔狄尼路影子
26/04/2004

故事講述:「谷巴(《天上人間》丹尼斯奎特)跟妻子(《靈感女神》莎朗史東)及一對子女, 移居到小鎮的大宅中. 一天, 前屋主馬達爾(《披頭歲月》史提芬杜夫)前來求職. 兩夫婦因為看見他的熱誠, 故即聘用他. 他原來有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到底谷巴能找出真相嗎?」


我認為令《古宅驚魂》失守的原因, 不是選角不濟, 而是有前例, 更可怕的是劇情相似度太高, 令新鮮感大減. 編劇都算聰明, 不會大賣血腥暴力, 反集中玩心理角力. 這是好的, 作為一位觀眾, 絕不想看見兇手眼高手低, 一味殺人而欠冷靜的分析. 他愈若無其事, 你才會愈怕, 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他的癮子何時發作. 遺撼的是編劇太早提及兇手的罪證. 雖然, 資料不是從兇手的口中得悉. 我寧取到結局才一口氣說過痛快, 那不是更好嗎?
片商沒有把此片公映, 可能是因為有《古宅心慌慌》同期推出的關係. 可是, 本人不認為兩片能相提並論, 因為後者的驚嚇位多是刻意造出來, 這稍弱了故事的可觀性. 反觀《古宅驚魂》不會給筆者堆砌的感覺. 或許劇情上還可稍作改善, 但不會把故事變得過份戲劇化, 令我看得不是味兒.
驚慄片中的嚇人情節很重要, 此片算是合格, 幸而導演沒有濫用, 他的主線就是放在達爾(前屋主)和谷巴(現任屋主)兩家人身上, 令一切有焦點. 劇情亦似《海角驚魂》, 因兩部電影都有茱麗薏路易斯, 不同的是上次做重角,
今次做小角色, 這不影響她的魅力. 她依然保持水準, 不會因為角色不起眼, 而隨意演出便算. 杜莉巴里摩亞演出雖然不錯, 但可塑性不及她高. 不過, 我相信兩人不愁沒戲拍, 因為兩人能完全把角色的實感表現出來. 這令觀眾更易入戲.劇情雷同經常都有, 但今次不是重拍, 於是, 必令不少觀眾失望. 筆者認為即使相同一故事拍成十部電影, 每部都會手法高低之分. 或者簡單來說, 可能十次拍出來的都有著不同的吸引力. 這個是普羅觀眾不會留意的. 於是, 他們袛會說編劇的不是. 我相信此片未能吸引觀眾, 就是因為故事太熟口熟面, 而且似一部「無心」拍的電影.
簡言之: 《古》頗為引人入勝, 但因為劇情老土, 難以吸引觀眾. 不過, 筆者認為一試亦可.

 
(c) 2004王進 all rights reserved

「『迷』上癮」繼介紹《危機24小時》第一輯後,
今次再介紹好評如潮的《我的基佬朋友》(Queer as Folk, 前名《基佬也是人》)

《我的基佬朋友》 -- 編劇如實描寫同志的心路歷程,
而又未見他把「同性戀」類型化.

20/04/2004

故事講述:
「玩世不恭的史釗活(艾頓基倫)都流連夜店找獵物, 有一晚他遇上了十五歲的尼頓(查理肯南)後, 即時觸電, 還跟他發生了一夜情. 翌日, 他若無其事. 而阿榮(克雷格基利)和菲臘(Jason MERRILLS)愛得火熱時, 菲臘突然去世. 而尼頓一次跟同學基斯(班麥佳爾)交談當中, 基爾表示自己對女孩沒有反應, 但尼頓一手便令他亢奮不已. 可是, 另一天, 他發現基斯攜同女友到夜店消遣, 他才心知不妙. 尼頓不慎被父親萊伊(保羅葛普里)發現他跟史釗活的曖昧關係, 更不留情的痛斥他的不是. 阿榮因為情人的逝世, 与一名澳洲人交往. 當渴望開花結果時, 卻換來不想看見的結局. 到底阿榮情歸何處呢?」

我認為令《我的基佬朋友》好看的原因, 是因為編劇對同性戀沒有偏見, 他袛是如實地把他們的生活寫出來. 他亦不會刻意把某種特質加注於他們身上, 因為不會擁有某種特質, 就一定等於他一定是「同性戀」. 標纖化實在很討厭, 但有些編劇從不為意. 若每種人物都可給我們有某固定的印象, 會否對他們不公平呢? 這個值得觀眾想想.每個角色都寫得十分立體. 你亦會頓覺他們是自己熟悉的朋友. 或許這也是此電視電影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故事不著重戲劇性, 令它看起來更舒服. 試想想若把它寫得像部電影, 就一定充滿娛樂性, 卻缺乏表達實況的能力. 這類寫邊緣人物的製作, 其實最需要注意這點. 編劇亦做到了, 所以非常滿意.
第一集的主角不單有史釗活, 還有充滿憧憬的尼頓. 飾演史釗活的基倫, 他表現一臉不羈, 卻不下流, 最多是討你厭. 他到處留情, 也大概寫出了「同性戀沒未來」, 因為外人認為同志不能夠傳宗接代, 所以連容許他們在一起也有一定難度. 雖然如此, 此製作卻不大多提外界對同志的過激反應; 而尼頓一角也寫得很好, 年少無知, 對愛情不了解, 甚麼都想試, 明知自己愛上到處留情的史釗活, 他仍不顧面子, 一於要打動他的心, 方肯罷休.
故事雖然多線發展, 但明顯交代清晰. 你不會因為少看一段而不明白整個故事.製作人在創作《我》時, 為求真實, 而少來戲劇化處理, 令這短篇劇集多了一份實感. 作為同志的觀眾, 會看得會心一笑; 而「直」漢子也能從中了解到同志成長的心路歷程, 這不是更好嗎?
簡言之: 《我》以一個寫實手法, 寫出了同志的生活態度, 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寫得較為正面. 我亦相信觀眾看完此劇集後, 會對「同性戀」這回事有所改觀. 不過, 這條路仍是漫長的.

 
(c) 2004王進 all rights reserved

介紹兩部新片後, 今次會重溫由奇雲史帕錫、姬蒂白卓特和茱莉安摩亞等演技派擔崗的《筆下有晴天》
(The Shipping News), 題材跟邁克李執導的《秘密與謊言》, 不過, 內容有所不同.

《筆下有晴天》 -- 有時候當知道真相, 才是最難受
14/04/2004

故事講述:「蓋爾(奇雲史帕錫)痛失了妻子柏桃(《心計》姬蒂白卓特)後, 跟女兒相依為命.一天, 如同陌路的雅麗(《寫我深情》女配角 茱迪丹慈)突來的探訪, 令他無故回到紐芬蘭去.三人寄居在祖屋中, 小女孩不時表示看見鬼影, 父親也無計可施.小島上的小報館招聘人手, 他成功入職, 惜跟編輯達叔(《超級鼠爸爸》Pete POSTLETHWAITE)勢不兩立. 而及後認識了作風低調的菲姐(《人生交叉剔》茱莉安摩亞), 生活開始有變…」

我認為令《筆下有晴天》好看的原因, 不袛因為有出色的劇本, 也因為編劇在每個角色中, 都能寫出他們內心的脆弱. 很多時, 表面風光可以騙到人, 一句說話也可把旁觀者蒙在鼓裡. 因為我們根本就不會追問到底. 尤其大家不太稔熟, 雙方必有所防範, 明知是胡言亂語, 但袛要沒有攻擊性, 亦無傷大雅. 可能到大家感情好的時候, 對方自會說出真相. 之前沒有說, 不袛因為大家素未謀面, 我認為更重要的是一般人對不光采的過去避之則吉.
我們往往渴望人生是美滿幸福, 一旦出了亂子, 我們就怨天尤人. 或者刻意對外人說這些不屬我的, 當不小心觸及痛處, 就會有所避諱.當蓋爾知道祖先是海盜時, 整個世界就像塌下來一樣, 甚麼都變得灰暗. 他心想千不選, 萬不選, 卻說了這個令他受不了的事實. 當你知道這個真相時, 你也會有「晴天霹靂」之感. 明明自己的生活還安好, 為何祖先會是這樣呢? 而雅麗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為了美化, 編了一個好故事. 她會因此好過嗎?
我認為不會, 心已傷透, 要補救談何容易. 最後, 為了令女兒快樂成長, 蓋爾也不得不逗她, 袛是兒童就是不想你來這套. 她常說「見鬼」, 蓋爾卻不知悔改.丹尼斯渴望出海, 又因為父親積不想再重溫內心的痛楚, 而阻止兒子圓夢. 達叔也好不了太多, 他給蓋爾工作, 卻處處為難他, 甚至想趕走他.對故事之中再有故事的電影, 此片算拍得不俗. 無論是是主線(蓋爾的一生)和支線(柏桃的死亡、雅麗的突擊到訪和小島上各人對他的態度等)都寫得細緻, 令一切看起來引人入勝.
《筆》寫的劇情太沉重, 縱有影評人的大力推崇, 也難成大熱作品, 而橫觀香港市場, 主要以年輕觀眾為主, 這類內容苦澀的電影, 較難受到重視. 不過, 本人認為它是一部不容錯過的電影.

 
(c) 2004王進 all rights reserved

繼《四角咁戀》後, 今次會介紹由《情尋貓腳印》(When The Cat’s Away)的CEDRIC
KLAPISCH執導的《七國公寓》, 內容似黃真真執導的《六樓后座》,
袛是故事看得更多.

《七國公寓》 -- 不同國藉的處事態度
5/04/2004

故事講述:「沙哥(ROMAIN DURIS)決定遠赴西班牙, 學習當地語言, 起初寄居於安妮素菲(《荒謬奇緣》海迪芙高狄卓)的家中, 不久, 他找到公寓, 和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共住, 當中亦袛有蘇莉蝶(CRISTINA BRONDO)是當地人. 不幸的是這班外國人要在小數民族語言的教室中上課…
各人分別和情人會面, 沙哥亦跟瑪汀(《天使愛美麗》柯德莉塔圖)短聚, 可是, 這卻不能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 還差點分手放場.到底沙哥和瑪汀的愛情最後能有機會延續嗎?」
我認為《七國公寓》好看的原因是角色設計得好, 不像《六樓后座》一樣, 單單談論各人的性格特色, 其實主題也很簡單, 就是寫年青人如何了解自我. 今次, 好看就好看在不但可以描寫到他們如何了解自己, 也因為住客來自不同國家, 各有各的語言文化, 於是也寫出他們對同住者的影響. 例如英國女生思想十分保守,
絕對是典型的「乖乖女」; 德國男生房間井井有條等. 另又見證不同文化所引起的爭端. 更重要的是寫出了交換生, 因人生路不熟而事違人願, 本來懂得西班牙語的交換生, 上課時又要面對不諳的方言, 卻被逼繼續上課, 這是痛苦的. 可是, 既自己選擇讀這個課程, 就要堅持下去. 不然, 袛會遭外人閒言閒語. 你說這會好受嗎?
另一主線是寫男主角的愛情故事, 本來他有遠見, 瑪汀應該開心, 袛是要分隔如此久, 她一定很不滿, 所以在短聚時, 向沙哥提出分手的要求. 女孩是沒有耐性, 若長期被遺忘, 就會埋怨男友, 雖然, 她明知他根本沒有做錯. 她卻心有不甘, 尤其當目睹別人一雙一對, 自己卻隻影孤身時, 表現出顧影自憐的愁. 女人受不了孤單, 所以一怒之下, 提出分手, 到底她的原意是否都一樣? 這可能袛是意氣用事. 她可能轉身時, 已無盡懊悔.
電影雖由男性執導, 但當中描寫女兒心事時, 也寫得十分入肉.
不論是前作《情尋貓腳印》, 或此片中, 女主角都不會變成「花瓶」, 她們也有她們的重要性. 看來單是這一點已足夠香港編劇學習, 一部電影的女主角都十分重要, 她們可以戲份少, 但不要令她們看起來像「花瓶」.
《七國公寓》道出各有各的生活思想, 更重要的是要在生活體驗中成長, 學習到如何跟不同的人共同進退. 因為這對你一生都受用. 另告訴年輕人要了解自我, 才能活出彩虹.

 
(c) 2004王進 all rights reserved

mslmovie電影討論區 現已啟用. 歡迎到來談談戲經吹吹水. http://mslmovie.mysimplelive.com
movie of the month archives
May 2000
June 2000
July 2000
August 2000
September 2000
October 2000
November 2000
December 2000
January 2001

( my simple life ) ( my simple feeling ) ( cd of the month) ( the gallery ) (my simple snap shot) (my simple LIVE!) (my simple channel) (Band@)
webmaster@mysimplelife.net
"my simple life" (c)1997- 2004 mysimplelife.net all rights reserved